华人网
标题:
今日元宵:宅字当头,待疫情过后,亲友仍有相聚时
[打印本页]
作者:
美国华人网
时间:
2020-2-8 02:59
标题:
今日元宵:宅字当头,待疫情过后,亲友仍有相聚时
中新网客户端北京2月8日电(记者 上官云)农历正月十五是传统的元宵节。在元宵节这一天,大致的民俗活动有赏花灯、吃汤圆、猜灯谜等等。随着时间流逝,元宵节的风俗习惯也发生了不少变化。
今年的元宵节,正处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。有不少网友表示,今年过节应该少出门、不聚会,安安静静过节,待疫情过后,亲友仍有相聚时。
[attach]51352[/attach]
资料图:民间艺人在贵州省铜仁市玉屏侗族自治县风雨桥上进行舞龙表演,欢庆元宵佳节。中新社发 胡攀学 摄
元宵节又叫上元节,它是怎么来的?
元宵节的历史颇为悠久,关于它的由来也有不同说法。
汉武帝时,祭祀“太一神”的活动定在正月十五,当时在创立《太初历》时,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要节日。《史记·乐书》记载:“汉家常以正月上辛祠太一甘泉,以昏时夜祠,到明而终。”
上元,含有新的一年第一次月圆之夜的意思。上元节的由来,《岁时杂记》记载与道教有关。据说,道教有“天官赐福,地官赦罪,水官解厄”的说法。
魏晋时期,道家以上述“三官”与时日节候相配,定正月十五为“上元”,七月十五为“中元”,十月十五为“下元”,合称为“三元“。 所以,正月十五日又叫上元节。
南宋吴自牧在《梦粱录》中说:“正月十五日元夕节,乃上元天官赐福之辰。”
[attach]51353[/attach]
资料图:图为工作人员在和民众交流谜底。 张娅子 摄
猜灯谜、舞狮子……那些元宵节民俗
元宵的民俗与除夕相对应,在时令上也比较富有特色。
猜灯谜是元宵节一项重要民俗活动,从古代流传至今。最初是每逢农历正月十五,有人把灯谜写纸条上,贴在彩灯上供人猜测。
猜灯谜具有一定的技巧性,又比较能启发人的智慧,还雅俗共赏,所以很快就得到了老百姓的响应,最终成为元宵节的一个重要元素。
耍龙灯,又叫舞龙灯或龙舞,也是元宵节的一项习俗。汉代张衡的《西京赋》介绍了“百戏”,其中便有对龙舞的描绘。《隋书·音乐志》记载,类似百戏中龙舞表演的《黄龙变》也很精彩。
“舞狮子”始于魏晋,盛于唐,又称“狮子舞”等,一般需要三个人互相配合。其中,两个人装扮成狮子,另一人作为引狮人,舞法上又有文武之分,包括有抖毛、打滚、蹬高、滚彩球等动作。
古代元宵节为何要赏花灯?
元宵张灯习俗起源较早。它来源于上古以火驱疫的活动,后世民间正月十五以火把照田,持火把上山等就部分地保存了这一习俗的古旧形态。
[attach]51354[/attach]
资料图:北京景山公园举行元宵节灯会,市民在景山公园赏花灯。中新社记者 富田 摄
曾有民俗专家表示,随着佛家燃灯祭祀的风习流播中土,元宵燃火夜游的古俗,逐渐演变为元宵张灯的习俗。
古代城市夜生活的兴起,也为张灯习俗提供了发展条件。张灯习俗的大扩展是在唐宋时期,唐朝不仅在京城制作“百枝灯树”,还取消了正月十四、十五、十六三夜的宵禁,即“金吾不禁”。
宋朝时,灯笼制作有了更多花样,技艺、造型均十分奇巧,品类繁多。元宵灯市上,据《西湖老人繁胜录》记载,南宋临安女童将诸色花灯,“先舞于街市”,以吸引买者。
明代,唐寅写过一首《元宵》,表明元宵节灯与月相映成趣:“有灯无月不娱人,有月无灯不算春。春到人间人似玉,灯绕月下月如银。”
全家团聚吃“汤圆”
除观灯、猜灯谜等习俗之外,人们对元宵节的另外一个深刻印象,大概就是标志性食品“元宵”了。
在古代,元宵还有“浮元子”等一系列称谓,生意人美其名曰“元宝”。古时“元宵”价格比较高,有一首诗说:“贵客钩帘看御街,市中珍品一时来。帘前花架无路行,不得金钱不得回。”
[attach]51355[/attach]
资料图:图为汤圆制作成一颗颗麻将的样式。 陈超 摄
由于地域差异,这种美食有元宵、汤圆等不同称呼,北方“滚”元宵,南方“包”汤圆,做法和口感也略有差异。馅料可荤可素、可甜可咸。咸馅一般有鲜肉丁、虾米等。
实际上,摇元宵的过程也是一个民俗展示的过程,为元宵节增添了节日气氛。元宵是很多地方过节的必备美食,亲人朋友一起吃上一碗汤圆,取的是“团圆”之意。
在北京,锦芳小吃磁器口店一直是元宵热卖的地方之一,往年排队队伍都比较长。但据媒体报道,今年出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需要,店里工作人员一直在维持秩序,要求排队间隔一米以上。
此外,也有老字号通过增设销售点、与超市合作、进社区等方式为人们购买元宵提供便利条件。
今年元宵正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,则格外不同。有网友表示,无论如何,今年过元宵节,切记少出门、不扎堆。疫情结束后,哪天都可以是相聚的日子。(完)
【编辑:张楷欣】
欢迎光临 华人网 (https://dz.chineseol.com/)
Powered by Discuz! X3.4